就是食物和饮料,也就是吃和喝的概念。
.
中国餐饮业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代地广人稀,自秦汉以来,为方便官差大人长跋涉传送文件,便有「驿站」的设置,提供官差恢复旅途的劳累,更提供住宿与餐食,好令他们翌日能够继续另一段漫长的传递工作,其实这就是中国餐饮业的雏型。实则在秦朝制定货币政策后,民间社会开始有大规模的交易现象,市集应运产生,民以食为天的本性自然在交易现象中流露无疑一交易的本质在为生活糊口,交易的性质则免不了以物易物或以钱易物,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指一些生活用品与食物,既然食物可以从交易中获得,餐食贩卖於焉蕴酿而生,具体言中,餐饮业宜溯源人类开始有交易现象之时,算来也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苏州餐饮概述: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称“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
苏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口味清淡趋甜,配色和谐。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明清时期,苏州餐饮业更为繁华,仅《桐桥倚棹录》中所记虎丘一带饭馆、酒楼中的名菜名点就有百种之多。餐饮业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兴盛,官宴酒楼、驿站馆所,日渐萎缩,商业性酒楼茶肆、旅店客栈不断扩大。尤其是酒楼菜馆,由饭歇铺之类小店,向典雅精美的庭园式楼馆发展,“冰盘牙箸,酒茗佳肴,靡不精洁”。山塘河、石湖等处游船画舫上的船菜、船点日臻完美,闻名遐迩。苏州名厨辈出,逐步形成以炖、焖、煨、焐见长,色、香、味、形完美统一的苏帮菜肴。阊、胥门外形成苏州最为繁华的商市,茶馆、酒肆、浴室、客栈、饭铺、小吃店
鳞次栉比。随着餐饮业的不断扩大,乾隆年间建立面业公所、菜业公所、集庆公所(炉饼所);嘉庆年间建立庖人公所;道光初年建立膳业公所。可见苏州餐饮业的兴旺发达。
民国19年前后,观前街拓宽,松鹤楼等老菜馆纷纷翻建扩大,大菜馆纷纷装潢门面,采用霓虹灯广告等,店堂明亮宽敞,陈设讲究。北局、太监弄一带餐饮店增多。民国20年,三六斋素菜馆在大监弄开设,随后扬州僧厨来此弄中开办觉园素馆。同年,菜馆业建立同业公会。1937年以后的苏州餐饮业畸形发展,多集中于观前一带,特别是北局太监弄几乎都为酒楼饭馆,故民间又有“吃煞太监弄”之说。
苏州各帮菜馆在长期的发展与同行竞争中,各自形成擅长的“看家菜”,以招徕顾客。松鹤楼松鼠桂鱼、天和祥虾丝烂糊、蜜汁火方、义昌福母油整鸭,天来福金银大蹄、聚丰园(后改新聚丰)什锦炖、老德和羊肉、大庆楼冻鸡、老通源口丁锅巴汤、丹凤楼滑丝高丽肉、添新楼清炒鳝背、红烧甩水、粤馆鸭煲饭,常熟馆叫化鸡,各店争艳斗色,享誉四方。
解放后,为大众服务的中小型店有所增加。1950年2月,全市(老市区)菜饭馆有170户。1956年归口餐饮公司实行全行业对私改造,餐饮业共有171户、766人,实行公私合营的有37户、372人,其余实行合作化。
公私合营后,餐饮业改进服务措施,革除行业陈规陋习,厨师、服务员得到社会尊敬,苏帮传统名菜名点得到发掘、整理和继承,并以名厨为师培养新一代烹任专业技术人才。松鹤楼莱馆服务工作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市评弹团、市滑稽剧团编为《满意勿满意》曲目、剧目,l963年又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传统老字号被改名,名点名菜一概取消,代之以大众化菜点;1976年,餐饮业网点减至31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餐饮业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松鹤楼、新聚丰、义昌福等恢复老字号名称,传统名菜名点逐步恢复并不断创新。进入80年代,苏州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内外游客、客商蜂拥而来,给餐饮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苏州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大小菜馆纷纷扩建翻建,装潢门面,更新设备,使用现代化厨房设备和设施,安装空调等,餐厅雅室陈设向现代化、豪华型、艺术型发展,菜肴在保持苏式色香味形俱佳的同时,又向清淡、营养、美味发展,菜谱不断创新。太监弄建成新美食街,得月楼等建成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酒楼菜馆。一些名店、老字号如松鹤楼、得月楼还纷纷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分店分号。餐饮业为弘扬苏州传统餐饮文化,为苏州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谱写着绚丽多彩的新篇章。